一、有一首写刺客的诗!!
估计楼主指的是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二、谁去刺杀秦王?刺杀秦王的一首诗是什么?
荆轲刺杀秦王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是必死的任务,荆坷肯定会死在秦国,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这个典故。
三、风潇潇兮易水寒出自那首诗
荆轲刺秦王
四、荆轲刺秦王 是刘向的 还是司马迁的
一直以为荆轲刺秦王一节是《史记》写得最好的篇章之一,后来看《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两相对照,文字几乎一模一样。那么,这篇奇文到底是谁作的?
按常理而言,《战国策》成书在《史记》之前,应该是后者照抄前书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是,有人认为《战国策》的版本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刘向的时代在司马迁之后,也许是刘向编辑《战国策》的时候抄了司马迁的,又说《战国策》没有那么好的文笔云云(有意思的是,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史记》,如今据说选自《战国策》)。另有一种意见以为,《战国策》和《史记》都抄了一个更古老的版本。
而据《史记.刺客列传》文末的论赞:“...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作者仿佛是间接采纳了目击者的口述史料来写这篇文章的。夏无且是秦王嬴政的侍医,曾经在荆轲行刺的时候用药囊掷击荆轲,其时去司马迁的时代已过百余年(荆轲刺秦王事在公元前227年,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与夏无且同时代的人怎么可能把这个故事告诉司马迁呢?有论者因此以为这篇文章也许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作的。
再看《史记.太史公自序》:“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其中提到曹沫、豫让,没有提到荆轲。按说荆轲刺秦王是《刺客列传》最重要的章节,司马迁不可能不说上两句。由此看来,这一篇奇文也许确实不是司马迁的作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