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文翻译!!

266 2024-04-10 20:08 admin

一、古文翻译!!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在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在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在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翻译

秋天的傍晚,颗颗如珠雨洒在衰荷上发出惊心的声响。雨后月儿升起,仿佛让整个鸳鸯浦都冷了起来。

一女子站在池边倚着栏杆,发愁的想着为什么没伴侣呢?奈何这个单栖的情绪。她站在鹦鹉的金笼旁边教着鹦鹉说思念粉郎的语言

二、谜语:三更送行各尽觞,舟中忽闻琵琶音

谜面 三更送行各尽觞,舟中忽闻琵琶音

谜语类型 打一诗词句

谜底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1/2)“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指的是什么事情?说明翦...

指昭君出塞的事情。持赞同欣赏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

四、认真分析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回答下列问题

1,汉元帝时,呼韩邪请求与汉朝和亲

2,昭君出塞

我以为:对外政策是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的,关于和亲要辩证地看。它一方面稳定了汉初动荡的政局,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避免多方征战。另一方面也使得匈奴恣意入侵。

不知道答案是否合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675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