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某首古诗的品析 500字左右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翻译:静静的西阁。在月光下捡拾忧愁的往事。我们相对无言。端一樽酒,让我们今夜长醉。
月,挂在楼上。钩起一匹青纱。
院中只有梧桐。秋风扫落叶。哗然无声。深门内宅中的秋,清,寂。独坐秋中自衔觞,落叶卷袭漫天黄。
纷纷扰扰的离愁,包裹在心头。剔不去,躲不开。装愁绪的箱箧,却依然空。
相见欢,分离愁。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既不忍别离,又何必相逢。人生世事,聚聚散散,只是自寻苦恼罢了。
别离既然愁苦,何相逢。无奈人生世事皆忙愁。风凄兮,雨阴兮,月寂兮。悲欢离合依然绕心头.
赏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心里越想越乱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难于言表,让读者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二、《秦风·蒹葭》的诗歌赏析要求500字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三、诗歌 《鸟儿死去的时候……》 鉴赏 500字
鸟儿死去的时候,
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
那子弹和鸟儿一样,
它惟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很简单,很直白,只有一个形容词“疲倦”,因何疲倦?赶路累了?飞翔的愿望因鸟儿而嘎然终结?
自己想吧。
两个运动的轨迹交叉了,在同一时点上,往往会湮灭,灿烂火花只标示能量宣泄之强度。在宇宙、星系,类似碰撞不停地上演,这叫自然规律,能结束游戏的只有上帝。
有了生灵,生灵中又进化出“灵长”,就不同了。于是,人造的交叉轨迹越来越复杂,很难一言毕之,或可称其为命运吧。标示碰撞热烈的不仅是火花,还有血花。除此,还有无形的轨迹交叉与重合,如话语、思想、权力等,他们被不同的身体抛出,强大的往往吞并弱小的……这些不是我能说清的,打住。
日丹诺夫这首小诗,揭示出的似乎也不局限于命运的悲喜,这就是诗的妙处。
伊万·日丹诺夫,1948年出生,在中国2008年他才退休,是俄罗斯新潮诗歌的代表。他利用语言、经验和记忆的碎片,不仅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赞美或挖苦这个世界,而且努力反对后现代主义,创造出了当代真正的抒怀声音。
********************************************************************************
鸟儿死去的时候……
日丹诺夫[俄]
鸟儿死去的时候,
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哭泣,
那子弹和鸟儿一样,
它惟一的希望也是飞翔。
很简单,很直白,不用我多说。要提醒的,是惟一的形容词“疲倦”,其对象是子弹。为什么疲倦?赶路累了?飞翔的愿望因鸟儿而嘎然终结?自己想吧。
两个运动的轨迹交叉了,在同一时点上,往往会湮灭,灿烂的火花只标示其宣泄出来的能量之程度。几年前,彗星撞木星,在人类眼里看着还新奇好玩;再往前,小行星撞美洲大陆就不好玩了,因为灭掉了整个中生代。在宇宙星系,这样的碰撞不停地上演,这叫自然规律,能结束这个游戏的只有上帝。有了生灵,生灵中又进化出“灵长”后,就不同了。于是,人造的交叉轨迹越来越复杂,很难一言毕之,或可称其为命运吧。标示碰撞热烈的不仅是火花,还有血花,比如,为一张漂亮的面孔,成千上万只长矛与特洛依人胸膛的运动轨迹相撞,开出鲜艳的花朵。人造的轨迹中也有些偶然的,比如,某块松动的瓦块与某人的头部相遇。但还有很多不是自然的,今天的文明就是人类祖先从非洲的丛林中,一路拼杀撞出来。话题越说越大,已到了哲学存在层面了,还有些无形的轨迹交叉与重合,如话语、思想、权力等,他们被不同的身体抛出,强大的往往吞并弱小的……这些不是我能说清的,也与日丹诺夫的这首诗无关,打住。
回到日丹诺夫,这首小诗提示的哲理,似乎也不仅仅是命运的悲喜,这就是诗的妙处。还有一种交叉,不在同一时点上,所以也就不存在谁挡谁的道。比如若干年后,我遇到了日丹诺夫走过的路,就可以一再地把玩了。
伊万·日丹诺夫,1948年出生于阿尔泰的乡村,那里离中国不远,他现在与我们的那些领导年龄相仿,到2008年也该退休啦。通过独立探索,日丹诺夫成为俄罗斯新潮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利用语言、经验和记忆的碎片,不仅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赞美或挖苦这个世界,而且努力反对后现代主义,创造出了当代真正的抒怀声音。日丹诺夫现在居住在莫斯科。
本诗是刘文飞译的。我很喜欢刘文飞,在翻译界(不仅限于俄系),刘是个博学、有灵性的译介者。口才也很好。
*****************************************************************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