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杜甫《秋兴》第一首的赏析
杜甫的《秋兴》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的组诗《秋兴》中的第一首。“秋兴”就是秋天的感兴;秋风萧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们的伤感。这组《秋兴》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峡入口处的夔州时所作,这时他思念故乡故国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峡秋色也自然是沉郁的——
霜露染红了枫树叶,巫山巫峡之间笼罩着一片萧森之气。举目长江、波浪翻滚,放眼远山、阴云密布,这时不禁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眼前的菊花已经开过两回,远处的孤舟仿佛正维系着一颗思乡之心。萧瑟秋风令人寒意顿生,暮色降临,白帝城上传来阵阵捣衣声……
说到这里,我们眼前似乎展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三峡秋色图。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秋意萧条,勾人阵阵惆怅。同样的景物,因为心情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杜牧看到秋天的红叶,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红叶显然是明快的。而杜甫眼中的红叶就不是这样的了——
“玉露凋伤枫树林”。这一片枫树红叶是凋零的、受伤的,而且是被晶莹泠冽的霜露凋伤的,这里呈现的是浓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这里散发着忧郁而又有些衰残的美感。锤炼出如此美丽的诗句开篇可谓先声夺人,一开始就营造出全诗的氛围。接下来便是峡间风云、江上波浪、丛菊、孤舟、寒衣……,萧瑟的意象不断叠加,最后引出全诗的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昏暗的暮色之中,白帝城中又隐约传来令人心碎的阵阵捣衣声,这又是一句精心锤炼的诗句,如此悲凉之声与开头那一片忧郁的红叶首尾呼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美感和无尽的余味。
二、红楼梦里香菱作的第三首诗怎么赏析?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
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
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无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月光璀璨,即使想要遮掩也掩盖不了。
精华:月亮的光华;掩:掩盖、掩藏;料应难:想必是不可能的。
影自娟娟魄自寒:月亮的外表看起来是那么美丽优雅,但是实质上却孤单冷清,不胜其寒。
影:指月亮的外表;娟娟:美好的样子;魄:指月亮的本质和内在;寒:孤寂、无助等感觉。
一片砧敲千里白:在一泻千里的月光下,捣衣声不绝于耳。
砧,捶衣时垫在下面的石头;千里白:指月光一泻千里。
半轮鸡唱五更残:月半残,鸡鸣早,五更将尽,已是黎明。
半轮:指黎明时月影残淡;五更,相当于凌晨四至六时;残:将尽。
绿蓑江上秋闻笛:泛舟江上的旅人,在秋月的照映下听到笛声,想起了故乡。
绿蓑:渔翁,泛指江上的人;秋闻笛,可理解为秋夜月下闻笛。
笛声凄清、高远,能引发人们对故乡以及远方亲友的思念。
红袖楼头夜倚栏:女子在楼上倚栏望月
红袖:代指女子;“楼头夜倚栏”:在楼头倚栏望月。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禁自问,“为什么不能使得人们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呢?”
三、不为捣衣勤不睡,出自古诗
《<捣练子*斜月下》
北宋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
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
破除今夜夜如年。
赏析:通过思妇相思难寐,彻夜捣衣的情节,来表现思妇对征人刻骨思念的主题。
四、捣衣砧有什么寓意?有哪些诗表现了这种寓意?
捣衣诗①
温子昇
长安城中秋夜长,
佳人锦石捣流黄②。
香杵纹砧知近远,
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③,
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绝候雁④,
鸳鸯楼上望天狼⑤
①本诗写思妇秋夜捣衣,思念征夫。意境凄美,七言、五言相间,音调悠长宛转。捣衣,古时衣料质地粗硬,须用木杵在捣衣石上捣软,方可缝制。②锦石:即下句中的纹砧(zhēn珍),有美丽花纹的砧石。砧,捣衣石。流黄:一种杂色的丝织品。③七夕:指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渡河相会之夜。长河:银河。④蠮螉(yēwēng噎翁)塞: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绝候雁:指音信断绝。候雁,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故云。⑤天狼:星宿名。古人认为此星现隐主战事有无。
还有:以下两首诗用同样的手法写思妇秋夜捣衣的凄美意境。
捣衣砧诗 萧衍
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沉思惨行镳。如梦在空床。既寤丹绿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阴虫日惨烈。庭草复芸黄。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轻罗飞玉腕。弱翠低红妆。朱颜日已兴。眄睇色增光。捣以一匪石。文成双鸳鸯。制握断金刀。熏用如兰芳。佳期久不归。持此寄寒乡。妾身谁为容。思君苦入肠。
捣衣诗
谢惠连 朝代:南北
衡纪无淹度。
晷运倏如催。
白露滋园菊。
秋风落庭槐。
肃肃莎鸡羽。
烈烈寒螀啼。
夕阴结空幕。
宵月皓中闺。
美人戒裳服。
端饰高砧响发。
楹长杵声哀。
微芳起两袖。
轻汗染双题。
纨素既已成。
君子行未归。
裁用笥中刀。
缝为万里衣。
盈箧自余手。
幽缄俟君开。
腰带准畴昔。
不知今是非。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