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掌握文学中古诗词的平仄???
古代的平仄,基本符合现代的普通话。一生二声就是古诗词中的平,三生四声即为仄。古诗词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平仄的交叉应用。有些人讲话感觉特好听,就是因为熟练汉语的抑扬顿挫。平仄的熟练运用。
二、诗词中韵律的名称有哪些?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三、谁能解释一下古体诗词的韵律是怎样的?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有《诗品》、《词品》、《曲品》等一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四、七言绝句的4种平仄格式,里面哪里几个字是万万不能变的?
除了三句尾字平仄不变,即第二、四句韵脚须为平声,第三句尾字须为仄声外。
其余均可视所采用的格式作出相应的变化,但变化时须满足格律诗原则,须顾及“忌讳”,不可犯“三平调”,“孤平”等忌。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