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写景的古文

123 2025-08-12 09:54 admin

写景的古文

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的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缺之意)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还有《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杨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勃《藤王阁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于时九月,天高露请,山空月明,仰视星光皆光大,如适在人间。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捕蛇者说》的重点字词的翻译!!!急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之”:的。

“异”:奇特。

“质”:本体,指蛇身。

“而”:表并列。

“章”:彩色,花纹。

“触”:接触。

“尽”:全部,都。

“以”:而,如果。

“啮”:咬。

“御”:抵御。

“之”:代蛇毒。

“者”:指办法。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然”:然而。

“而”:如果。

“腊”:晒干。

“之”:代蛇。

“以”:用。

“为”:作,制成。

“饵”:药饵。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

“大风”:麻疯。

“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

“瘘”:脖子肿。

“疠”:恶疮。

“去”:除去。

“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

“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其”:指所要述说的事。

“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

“聚”:收聚。

“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

“其”:指蛇。

“二”:两次。

“募”:征集,召募。

“者”:指人。

“当”:当作。

“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入”:缴纳。

“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

“焉”:于此,在这件事上。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者”:表停顿。

“专”:独占,享有。

“其”:指捕蛇以抵租赋。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之”:代蒋氏。

“则”:却。

“于”:在。

“是”:这事。

“嗣”:继承,接续。

“为”:做,干。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几”:几乎,差点儿。

“数”:多次。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之”:代以上说的这些话。

“貌”:脸色。

“若”:好像。

“甚”:很。

“戚”:悲哀。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悲”:怜悯。

“之”:代蒋氏。

“若”:你。

“毒”:怨恨。

“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事。

“将”:打算。

“告”:告诉。

“于”:及于,给。

“莅事者”:管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临,统管,治理。

“更”(gēng):更换。

“役”:差事。

“复”:恢复。

“则”表连接,那么。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戚”:悲哀。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君”:敬称。

“将”:打算。

“生”:使动用法,使……活。

“之”:代自己,我。

“斯”:这。

“之”:的。

“未若”:不如。

“甚”:厉害。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旧时,往昔。

“为”:做,干。

“病”: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自”:从。

“世”:代。

“是”:这。

“乡”:行政区域单位。

“积”:累积。

“于”:到。

“岁”:年。

“生”:生活。

“日蹙”:一年比一天窘迫;“日”,名词用作状语;“蹙”,紧迫,减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殚”:尽。

“竭”:穷尽。

“号(ho)呼而转徙”:哭喊着辗转迁徙.

“顿”:困厄。

“踣”:倒下。

“触”:接触,冒着。

“犯”:触犯。

“呼嘘”:呼吸。

“毒疠”:有毒的疫气;“疠”,疫病。

“往往”:常常。

“相藉”:互相压着;“藉”,坐卧其上。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曩”:往昔,从前。

“室”:家。

“焉”:语气词。

“非……则……”;不是……就是……。

“徙”:迁徙。

“尔”:语气助词,罢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悍吏”:凶暴的官吏;“悍”,蛮横。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叫嚣(xiāo)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互文,意为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叫嚣”,呼喊喧闹。“乎”:于,在。“隳突”,冲撞毁坏。

“哗”:吵嚷,喧哗。

“虽”:即使。

“宁”:安宁。

“焉”:语气词,啊。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恂恂”:心有顾虑的样子。

“其缶”:那个瓦罐。

“弛”:放松。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谨”:谨慎小心。

“食”:饲,喂养。

“时”:按时。

“焉”:之,代蛇。

“退”:归家。

“甘”:味美。

“食”:吃。

“以”:而。

“尽吾齿”:过完我的岁月;“齿”,人的年龄。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原因,没有实在意义。

“犯”:触犯,冒。

“二”:两次。

“熙熙”:快乐的样子。

“岂”:哪里。

“若”:像。

“旦旦”:天天。

“是”:代上句之“犯死”。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已”:已经。

“安”:怎么,哪里。

“毒”:怨恨。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愈”:更加。

“苛政”:残酷的政令。

“猛”:凶暴。

“于”:比。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乎”:于,对。

“是”:代孔子的话。

“今”:现在。

“以”:根据。

“观”:看。

“之”:代孔子之言。

“犹”:仍然。

“信”:可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孰”:谁。

“敛”:赋税。

“之”:的。

“毒”:害。

“甚”:超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故”:因此。

“为”:为了。

“之”:代上述之事。

“说”:写此“说”。

“以”:而,表目的。

“俟”:等待。

“夫”(f):指示代词,那。

“观”:考察。

“人风”:民风,民情风尚。

“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以“人”代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个专题21511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