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的范围?
一般都是高中课本的要求,有些省市在大纲上注明“中学阶段所学”就有可能初中也考。关键看考试大纲。如果课本上没有要求背诵,那一般就不会考。当然,有的省有一两句会考课外的,但都是有名的句子,关键看大纲!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战国策》
氓《诗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蜀道难李白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杜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至“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及至始皇”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至“为刎颈之交”)司马迁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时维九月”至“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陈情表李密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鲍照
蜀相杜甫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一般都是高中课本的要求,有些省市在大纲上注明“中学阶段所学”就有可能初中也考。关键看考试大纲。如果课本上没有要求背诵,那一般就不会考。当然,有的省有一两句会考课外的,但都是有名的句子,关键看大纲!高考前老师也会帮你总结。
有一本书 专门是古诗词的
古诗文默写新题型讲解
关于战争后平静的诗句(关于战争的诗句)
1.关于战争的诗句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5.《和项王歌》 楚·虞姬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扩展资料 《春望》 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望。
2.关于战争的古诗5首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赏析: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赏析: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3、《雁门太守行》唐代: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这首短诗,后面写兵临易水、提剑誓死?其主题确与战斗有关。但前四句 着重写景,除“甲花”、“角声”表明此处有兵士而外,围城、突围等等全无明确描写。
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一首诗积字成句,积句成篇,成为 有内在联系的整体。这篇诗前四句颇难碓解,后四句却比较显豁。
说清后四句, 再反观前四句,通篇的意义便不难领会。4、《从军行》唐代: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3.关于大起大落之后回归平静的诗句或句子有哪些 1. 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渐渐地知道,最好的爱情,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杯温水,不随外界变幻而更改,不因岁月迁徙而转移,给你的是永恒的温暖。
2. 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人生境遇,真的有很多的可能和不可能,首先心态很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心境的自然常态。春风得意之时可以自乐因为快慰,但不可自得,因为那样会让你迷失
3. 别着急爱,天也没荒地也没老,时间还早。
4. 不要拿太一般的要求去要求自己,也不要太多的关心一些太一般的事。志存高远,这是一切美好和灿烂前程的开端。
5. 最好的年龄是,那一天,你终于知道并且坚信自己有多好,不是虚张,不是夸浮,不是众人捧,是内心明明澈澈知道:是的,我就是这么好。
6.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蒙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忧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点。“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7. 不要哀求,学会争取。若是如此,终有所获。
1. 多东西勉强不来的,特别是感情,如果双方之间没有默契的, 会连想要一个吻都很艰难,无论你认命也好,不认命也好。不过,世间很多东西经过努力总可以能得到一些相应的改变的,感情也一样,如果你有智慧,而不是让你用怨天怨人怨一切能怨的,怨,怨不出你想要的一切。
2. 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我爱你,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我的傻气,我的弱点,在你的目光里几乎不存在。
3. 我们经历磨难,是为了更好地安慰他人。
4. 小朋友,不要神化爱情。“爱,就是即使你很丑,他也觉得你很美。”这句话是错的。“爱,就是即使他知道你很丑,也愿意和你在一起。”这句话才勉强对。
5. 有些人,你和他相处一生,就仿佛从来没有切肤过。有些人,你第一眼见到他,就仿佛注定的天荒地老。
6.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亲人,谁让你最有安全感;谁对你总是有求必应;谁在你身体不适、心情不好时最心疼你;谁在你有难处时总是第一个出现在你们身边——谁就是最爱你的人。
4.表示平静的诗句 形容心情平静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9.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11.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
5.给我一些有关战争的诗句、故事、历史人物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公元650-693年),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策,补秘书省校书郎。后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朝贬梓州词法参军。不久,出任婺州盈川县令,死在任上。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刚健,颇有气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
在初唐时期,外族入侵频繁,战事连绵不断,边境亟需安定。当时一些有志向的书生投笔从戎,奔赴边境,保卫国家。杨炯的《从军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史实,表达了一颗忠贞的报国之心。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首联就将军情与心情和盘托出,使诗显得惊心动魄。“烽火”,指战火;“西京”,就是京城长安。战火将要烧到京城长安,形势十分危急,一个满怀报国之心的读书人,心中怎么能够平静呢?真巴不得立刻披甲上阵,投入到血与火的战争中去。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颔联,写出征和守城的情形。“牙璋”,古时代兵的一种符信,即兵符。这里指领兵出征的将帅。“凤阙”,皇宫,这里长安。参加了出征的大军离开了京城长安,这是出征的情况。“铁骑”(jì计):精壮的骑兵。“龙城”:有人说指敌城。“绕龙城”,是包围攻打敌城。我认为不对。“龙城”应该是唐朝的边陲重镇,军事要冲。王昌龄《出塞》诗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句,“龙城”指卢城,后为唐北平郡治所,“飞将”指汉朝右北平太守李广,英勇善战,威振龙城,人称“飞将军”。再说,“铁骑绕龙城”,一个“绕”字,是绕着龙城巡逻,是守城。而不用“打”龙城,或“取”龙城,所以正好说“龙城”是唐朝的边陲重镇,“绕龙城”不是攻打敌城。“铁骑绕龙城”,写出了守城的森严壁垒,突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颈联写战争场面。“雪暗”,是雪大而天暗。凋,凋落,这里暗淡的意思。大雪纷飞,天昏地暗,连战旗上的彩画也看不清楚,在凛烈的北风中夹杂着进军的鼓声。鼓声动地,呐喊震天,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殊死之战。诗人的高妙之处,是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战争场面一同描绘,烘托出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尾联,以述志作结。“百夫长”,指率领一百来士兵的小官。“宁为百夫长”,既突出了“百夫长”的官职低微,又说明了英勇善战。试想,如果不是英勇善战的人,能做“百夫长”吗?“百夫长”与“一书生”,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百夫长”只是一小官而已,而“一书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飞黄腾达,耀祖光宗,前途是无可限量的。诗人运用了一个选择复句,而旗帜鲜明地选择了“百夫长”。充分地表达了强烈的书生意气和饱满的爱国激情。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这首诗仍具有现实意义。
王重歌,颜菡,教师,现居湖北大悟。
6.形容平静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4:人间何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5: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清渠。
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8: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齐怒。
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1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
1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1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7: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1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1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
20: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21: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形容心情平静的诗句 60句形容心情平静的诗句 60句。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24: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2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6: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2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9: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30: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32: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33: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
34:夙风野大,纸灰飞扬,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矣。
3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6: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8: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39: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40: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4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43: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4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5: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6:鼎湖当曰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7:只空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8: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49: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50:白日放歌需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
51: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形容心情平静的诗句 60句心情说说。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52: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53: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5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5: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傍晚,不道人世犹有未招魂
56: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57: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58: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59: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心情宁静淡然的诗句 1、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3、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5、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7、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1、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1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4、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1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0、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21、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22、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8.陶渊明写的有关战争的古诗 咏荆轲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强嬴:秦国。
荆卿:指荆轲。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
宋意:燕国的勇士。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
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